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 第576章 南北

第576章 南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作为生猪产业链上的一环,泉城肉联厂的吴边当然看得出来温氏模式的利弊之处;

公正地来讲,某些人这么坚持走与温氏模式相反的重资产路线,虽然带着浓厚的南北之争意味,但也并不能说对方就是错的。

但问题是,两种模式虽然各有利弊,但是重资产模式现在压根底就不适合泉城肉联厂啊!

至于原因嘛……

其实很简单——泉城肉联厂是个国企,而且是编制满负荷,员工数量几近超标,中年以上员工占比超过70%的国企。

还是那句话,重资产模式对应的工业化生猪养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尖行业——这就意味着,养猪场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电脑操作技巧、看得懂各项数据指标后面的意义,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营养、药理、环保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也就是说,以泉城肉联厂现在的人才储备,根本没法子在不影响主营业务的情况下,抽调出足够的人手去开展这项业务——现在是可是2003年,对于大部分上了一定年纪的职工来说,这辈子连电脑都没摸过,他们怎么可能在短期内,适应这种全新的操作环境?

更何况人到了一定岁数后,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是直线下降的,而且从广义上来讲,当初的知识储备越匮乏,思维固化度就越高、二次学习能力就越差,甚至会出现极为明显的排斥反应——由于主营业务的特性,泉城肉联厂70%以上的员工,都是职高或者初中学历,其中间的问题可想而知。

至于说再吸纳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员工……

拜托!在各方的因素下,泉城肉联厂这几年已经从无数破产的兄弟企业里吸纳了一大堆员工,仅仅只是三年,泉城肉联厂的员工规模就从当初的四千多号人,一下子膨胀到了近三万人,其工资福利花费之巨,甚至分走了肉联厂每年毛利的60%以上,比出正常国企的50%毛利支出足足高了10个百分点(注意,是毛利,而不是纯利,这中间的区别大了去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吴边,敢去冒着企业上钢丝的风险,为了一个在中短期内必然会成为重大包袱的项目,再去招揽一大帮子新员工?

原本吴边一开始还想着取个折中办法,借鉴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模式,将其升级为“公司+育肥场+结算”的模式;又或者是“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不管是哪种模式,都远比一体化的自营养猪场所承担的建设、运营费用和风险都要小得多,就算到时候亏,亏的幅度他也勉强承受的起。

但某些人竟然直接指定了泉城肉联厂要走纯正的重资产路线,这就真的让吴边抓瞎了。

在鼓起所有勇气,当场给出了“容我回去考虑考虑”这种有些落人脸面的答复后,足足在家失眠了三天的吴边,万般无奈下,只能跑过来涎着脸让自己的老朋友林雄当个中间人,陪同自己一起见一见杨铸——在他想来,自己的份量肯定不够,但如果加上林氏父女,指不定就够了。

………………

“哦?老吴,那你的意思……是想让我怎么帮你呢?”

听完林雄用一种不带任何偏袒的语气,把事情的始末娓娓道来,杨铸摸了摸下巴,很有些怜悯地看着吴边——在北方做企业大不易,在北方做一个有点追求的国企负责人,更是难上加难。

想起两年前连自己都需要吕思思陪同,然后用铸投国贸的名义去回绝一些不搭边的要求,可见吴边这个肉联厂总经理,平日里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

见到杨铸看向自己的态度又没了之前隐约的隔阂,吴边大大地舒了口气,然后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说道:“杨总,我这次过来,是想问一下……能不能以合作的名义,让斯密斯菲尔德跟我们泉城肉联厂,一起投资一个800万头生猪规模的自营养猪场?”

看到杨铸略有些差异的神情,吴边赶紧解释道:“这两年,齐鲁吃到了一大波外来投资带来的红利,因此现对于招商引资,尤其是国外投资这一块极为重视——斯密斯菲尔德虽然被杨总你收购并且私有化了,但从股权架构上来讲,它还是一家国外企业,也依然是世界第一的生猪厂商,而且拥有着极为成熟的规模养殖技术和经验,这是个大大的加分项;”

“而之所以我斗胆要求两家合作投资一个800万头级别的自营养猪场,而不是500万头……”

“是因为省里面对杨总你知根知底,如果跟斯密斯菲尔德合作了,结果却依然只建一个5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我怕上面会觉得我们太过糊弄,从而生气——但是如果把规模从500万头扩展到800万头,外加引入斯密斯菲尔德的管理经验和先进设备的话,我估计就能把这一块给抹平!”

说到这,吴边一脸的惭愧:“杨总,我也不瞒你,我今天厚着脸皮朝您提出这个建议,说到底还是想利用斯密斯菲尔德的壳子和人员帮我暂时顶一下眼前的难关——只要合作达成,那么不管是初期的基建费用,还是人员扩编,我这边都能省下来一大成本;”

“甚至等第一批生猪出栏时,也能借着斯密斯菲尔德的渠道,帮我们泉城肉联厂在账本上分摊一下成本——不过您放心,这部分账面亏空,算我们预支的,等渡过半轮猪周期后,我们一定会在5年的时间里,把这部分亏空补给您!”

听到这,杨铸才知道吴边打什么主意。

众所周知,夏天袄子里的跳蚤多,如果只是肉联厂自己去建那个养猪场的话,光前期的基建费用和那些价格不透明的设备采购就能被剥出三层皮去——这笔钱从绝对数值上来讲,或许不是特别多,但是对于打算在明后年开始抄底猪肉原料的肉联厂来说,此时的账面上每少一个亿的现金流用于囤肉,就有可能导致在下一个原料采购周期内,肉联厂的成产成本提高1%,拉长了周期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大亏特亏的事情。

但是如果斯密斯菲尔德公司也参合进来,那就完全两码事了——国人在面对自家企业和外企时,态度是两码事,要是到时候基建报价或者设备质量真的让人感觉有些离谱,大不了走外省或者国外的采购路线,到时候就算有人不满,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至于人事这一块,也很好理解——编制超标本来就是泉城肉联厂现在最大的心病之一,且不说国企铁饭碗的特性和丰厚的福利待遇,会使多出来的这一两千号大概率拿着更高工资的员工会成为肉联厂一辈子的负担;单说在扩招的过程里,各方神仙会塞进来多少牛鬼蛇神,用屁股想想也知道;

但是如果中间忽然横出来个外企,那就两码事了——不管是走人事代理还是直接把人事档案归纳在斯密斯菲尔德名下,都会把泉城肉联厂从无尽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就算是有人想要塞人进来,实在不行了,外企可是有KPI考核的,真要不耐烦了,靠管理制度刷掉一票子光吃饭不干活的人是分分钟的事。

至于最后一点,关于借用斯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名义走账……其实这才是关键。

要知道,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看得出来,如果建成了这个自营猪场,等到第一批、乃至前三批生猪出栏的时候,泉城肉联厂是铁定亏本的。

但问题是,那时候肉联厂又面临着抄底囤肉,拉低中长线成产成本的关键时刻——自营猪场不可能在一开始就爆量,那点出栏的生猪相对他们的原料需求而言,绝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种一增一减的情况下,如果按照正规程序走,账面现金流大幅缩水的肉联厂,是绝对没法子收储到足够量的低价猪肉,来拉低他们未来的生产成本的——别说银行贷款,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就算利息再低,一轮滚一轮下,那些利息也绝对能吃掉一半以上低价原料带来的成本红利,因此除非是不得已或者被摊派,一个运营状态良好的国企是绝对不愿意背负上巨额银行贷款的(国企求稳,私企求快,两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截然不同,不要从私企的角度来看这事。)

这时候,与斯密斯菲尔德合作的妙处就显出来了。

且不说在全球拥有着庞大销售网络的史密斯菲尔德,可以随便找个诸如“特种特价”的理由逆周期地高价收购这批猪肉,玩一玩账面游戏,狠狠补充一波肉联厂的现金流,让其可以有充足的弹药去收购低价猪肉;

甚至还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直接大肆抄底这些低价猪肉,然后在未来某个时刻,平价或者稍稍加点存储费,把这些原料卖给自己的合作伙伴——虽然由于进出口配额的原因,杨铸在没做前期工作前,没法子把斯密斯菲尔德海外那些价格更低廉的猪肉大量运过来,但如果在华夏建了合资养猪场后,当下进行正常的猪肉收购存储是可以的。

这么一来,最起码,一个完美的透支计划就形成了——虽然有借有还之下,肉联厂花的还是同样多的钱;但同样的钱,花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一样的。

一年半以后的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对于被压了任务的泉城肉联厂来说,完全可以看作是生死关。

如果按计划顺利的渡过去了,那么肉联厂就能往上再迈一个大大的阶梯,在下一个猪周期到来之前,靠着绝对的成本优势,能大大地开疆拓土一番,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老大;

至于以后的猪周期……

你放心,只要能挺过最开始的关键时间点,这种产销一体的重资产项目,有的是办法去做好盈利平衡。

但要是到时候没法子收储到足够的低价猪肉,把成本控制下来,那么他只能在同一纬度上,继续跟国内的其余品牌激烈搏杀,甚至有可能因为养猪场项目耗去了太多的资金,连锁反应下,背上了越来越多沉重负担的肉联厂,最终在国内市场沦为三流!

……………………

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大概明白了吴边的想法,杨铸静静沉思了片刻,最终在吴边和林氏父女关切的眼神下,给出了自己的回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