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唐明再起冲突(1 / 2)
道理是谁都明白,可想要去实现就不是多么轻松的事情。
就好像是大部分东西,都是先有理论,才会逐步出现成果。
想出来一些东西,动动脑子就行。
可去进行尝试和试验,那就需要身体力行。
显然,后者会更加艰难一些。
朱祁镇就算是知道机关枪的大概设计,知道用类比的方式去进行制作,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比这更加舒服的方式。
总不至于,等到有人搭桥修路,再去坐享其成吧!那样的话,恐怕吃那啥都赶不上热乎。
人心多险恶,不是对其他人抱有破坏性的恶意,而是第一个发现一种美味的人,第一个开辟出来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的人……他们这些人不会那么情愿,就将自身努力许久的成果给分享出去。
坐享其成,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得到多少好眼色。
就算这是个和平的世界,走在前面的人,也未必会多么好心,去搀扶着后面的人能跟上来。
或许,更大的可能是想要寻找一个苦力,就从后面的人群中,找寻到一个人,驮着沉重的货物,减轻自身的负担。
大明可不会想要去当背着包袱,跟在其他人后面被催促,拖着前进的人。
接下来一段时间,朱祁镇没有怎么离开宫殿,就一直在苦心钻研,研究全新的武器。除开研究武器,残余一些时间就会用来修行。
到朱祁镇这样的修为,早就是完全不需要睡觉。每天都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一点问题都不会有。至于说,精神上的享受,分身一直在帮助朱祁镇实现。
国内诸多的事情,则是被内阁处置,他们做事井井有条,根本就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随着制度逐渐完善,短时间内绝对是不会有问题出现。后续,会不会有钻空子的人,那就没有人会知道。但是,制度是不断完善,再出现问题,必然就会再次进行完善。
大明内部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你南洋就出现一些事情。
随着,唐国逐渐在天竺彻底称霸,安稳内部之后,就开始在南洋挑衅大明。
双方海军,在南洋就出现过几次交手。唐国一样有诸多特产,比如说香料和粮食,适宜的气候能种植的东西,那可就太多。
原先,天竺混乱不堪,底层百姓多数都稍微懒惰,也可能是阿信仰的问题,导致很多百姓丧失积极性。
这一点,从中原的历史就能窥视一二。一旦上升的渠道被封锁,人口不在阶级中流动,就必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起义,改朝换代随之即来。
农民起义,那是王朝末期阿土地被侵占的缘故。而新王朝的建立,多数就是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他们渴望走到更高的位置。
毕竟,农民起义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最后,必然会被地主阶级摘桃子,就是因为农民出身之人,没有足够的见识,不能清楚认识到敌人是谁,他们只有破坏。
将一切腐朽都破坏干净,就算是完成使命。
天竺与中原不一样,信仰控制人心,导致很多人无力反抗,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反抗。但是,任何的压迫都必然会有反抗。
就比如,佃农最小的反抗,就是摸鱼,偷懒,不认真做事。再往上一些,就是逃户,藏身山林。最后,才是暴力反抗。
天竺底层人,他们显然是无法做到最后一步。但是,摸鱼偷懒,做事不认真,那还是完全没有问题。这就好像是铭刻在他们的基因中一样,就算是拥有肥沃的农田,一样选择摸鱼。
反正,劳动的成果,也不会是归属于他们。
但是,唐国到来之后,观念就必然会被更正。劳动骄傲,多劳多得……诸多的口号,直接就被唐国给提出来。
伴随思想上的革新,还有唐国给出来的赏赐,另外就是偷懒的惩罚。
赏罚分明,有好处也有惩罚,鞭策着前行。天竺底层人一样渴望更好的生活,现在他们只需要努力一些,就能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短短时间内,唐国内部的生产就迎来大爆发。不管是粮食,还是工厂的产品,那都是成倍增长。
生产出来的东西众多,唐国内部自然无法全部都消耗殆尽,一些物资就需要出售出去,换取需要的东西。
而这样一个角色,早就被大明给占据。生产货物,进口原材料,赚取巨大的利润,还能让其他国家彻底成为打工仔。
唐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就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且骚扰大明的南洋,影响大明在南洋开展的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就无法进展到南洋去,一些西方的商人被迫就在唐国进行贸易。
大明水师也不是什么泥捏的,双方就在南洋来回进行几次海战。爆发的冲突不算大,双方都有一些损失,但还远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可大明的贸易,终究是遭受到不小的影响。大明可不能就咽下这样一口气。
南洋总督无法搞定事情,再怒骂一番,就想要直接出兵进犯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