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节 工业革命种子(2)(1 / 2)
欧洲蚕业的微粒子病持续爆发,让欧洲的丝绸中心法国和意大利的桑蚕产业大受打击,不得不大量进口来自亚洲的生丝进行丝绸生产。
历史上,日本就是借助这股风头,通过工业化的缫丝,将中国生丝产业比下去,垄断庞大的欧美市场,完成工业化积累的。
就目前来说,缫丝是中国具有天然优势的一项产业,也是最有能力担当起工业革命排头兵的一个产业。
不仅仅因为这项产业能带来大量的利润收入,积累工业化资金,更重要的则是,他将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比如机械加工业。
陈启沅是一个读书人,尽管他系统的参观了法国的缫丝工厂,做了多达几百页的笔记,但是让他亲手制作出一台缫丝机来,那就太难为他了。
陈启沅的方法是,找能工巧匠帮他打造,他打听到广州的联泰号小作坊的陈淡浦懂得修理西洋设备,甚至懂得修理蒸汽机,于是亲自找上门去,俩人还是老乡,一番交谈之后,对西洋机器本来就很感兴趣的陈淡浦答应帮忙。
用榔头敲打出一套现代机器,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有陈启沅偷偷从法国描绘的图册参照,俩人还是埋头苦干了一整年,才总算做出来一套蒸汽动力驱动的缫丝设备,他们起名为丝偈。
使用这套设备,陈启沅在简村建造了工厂,起名继昌隆缫丝厂,初始资金是借官府的八千两银子,他其实不缺钱,起码不缺这点钱,他之所以选择在简村乡下办厂,主要是担心官府的纠缠,而乡下是他们这些乡绅的地盘,他陈家本就是当地大族,附近几个村子都是陈姓地主控制,因此土地是县城的,乡土民情也熟悉,跟远近乡族父老都有交情,遇到的阻力容易化解。
借官府的钱,就是想以此取得官府的支持。
官府倒是没给他们找麻烦,但是老百姓却对那种冒着浓烟的蒸汽厂房颇为惊恐,有人说烟筒的倒影压到了他们的房子,会给他们带来不吉利,有人说蒸汽机的轰鸣让他家的牛不下崽了,鸡不生蛋了之类的。
这些陈启沅一个个上门解释,用亲情,用关系,用面子,一一化解,终于让工厂得以持续运行下来。
结果很不错,借助越来越好的国际市场,每担生丝售价高达400银元,第一年时间,他就赚了3万两银子,第二年他直接将丝偈规模扩大四倍,新建了四个车间,雇佣女工多达400人。
但他的麻烦还存在,尽管都是在周围村子招募的本乡本土的妇女,可依然有人说男女在一起工作有伤风化了之类,这些都需要陈启沅去解决。
三年过去了,陈启沅的缫丝厂盈利总共超过了20万两银子,这种现代工厂的盈利能力让人惊叹,也让人眼红不已,陈启沅倒也不保密,邻村学堂村的陈姓同族举人陈植矩陈植恕兄弟有意办理缫丝厂,陈启沅倾囊相授,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全部传授,邻村很快就办起了一个裕厚昌机器缫丝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