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学堂的女先生(2 / 2)
下午一般暂时由钟浩教算术。可瑶对算术不太精通,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学,等日后静羌寨忙了,钟浩怕是没时间教孩子们了,还要靠可瑶来教。
能写还要会算,钟浩觉得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孩子们是需要掌握。孩子们能写会算了,以后找个活计或是做别的,都不容易被人糊弄。
不过这年代没有阿拉伯数字,学起算术来,还真有些麻烦。
钟浩不禁考虑要不要把阿拉伯数字教给孩子们呢?
思索再三,钟浩还是放弃了让孩子们学习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打算。
印象中阿拉伯数字好像是书籍横版排列在中国普及开来,才大行其道的,而此时的竖版排列的书籍用阿拉伯数字,容易造成错误和漏洞,并不实用。
麻烦些就麻烦些吧,还是用汉字的数字教算术比较稳妥。再说,钟浩只是打算让孩子们学会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算术知识便行,不用学那些复杂的方程式等东西,用汉字数字还是可以解决的。
……
盛夏的窟野河下游,水波潋滟,碧水淙淙,河水欢快的向南流淌,直到汇入黄河之中。
河岸边的几棵大柳树下,正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孩子们读得是《三字经》。
一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们便把《千字文》学完了,现在已经开始在可瑶的教授下,学习钟浩默写出来的《三字经》。
如今已是盛夏六月,烈日炎炎,暑意盎然,课堂内不到巳时,便已经热得不行了。
孩子们在课堂里热得不行,难以安心学习。钟浩和可瑶商量后,便把课堂搬到了窟野河河边的树林中。
这里树木繁盛,树荫遍地,树荫下清风不断,暑意消减了不少。
最近静羌寨没什么事情,钟浩大多数时间都在陪着可瑶教孩子们。
上午是可瑶授课的时间,孩子们都在跟着可瑶读书,钟浩倒是很悠闲。
窟野河一处转弯缓流处,一棵垂柳的柳荫下,钟浩正坐在马扎上,手中握着一只鱼竿垂钓。
细长的青竹竿做成的鱼竿,丝线做的鱼线,鹅毛做的浮漂,缝衣针弯曲制成的鱼钩,河边湿地里掘出来的蚯蚓做的鱼饵,一套乡土气息十足的钓具。
钟浩本以为自己这套乡土气息十足的钓具,很难吊到鱼呢。没想到这年头窟野河里的鱼多,而且比较傻,每天钟浩都能钓到不少,黑鱼棒子、草鲤、鲫皮、白鲢、花鲢都有。
本来只是想以垂钓来打发时间的钟浩不禁喜出望外,对钓鱼乐此不疲。
自从钟浩发现河里鱼好钓以后,便动了给孩子们改善伙食的心思。静羌寨的条件有限,这些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只能和大人们一起吃大锅饭,除了每天多个鸡蛋,基本也没有别的加餐。钟浩便想给孩子烤些鱼吃,多少改善一下伙食。
一上午的时间,钟浩马扎旁边的鱼篓里,已经有大半鱼篓子的新钓的河鱼了,今日收获颇丰。
可瑶宣布今天上午的课结束,让他们下课。
听到可瑶宣布下课,孩子们欢呼一声,齐刷刷跑到钟浩身边,等着钟浩给他们分派任务。
等到领到任务,便都按照自己的分工,各自散去。
小一点的孩子去树林里捡拾枯枝做柴火,大些的孩子去河边帮钟浩收拾鱼篓里的鱼,刮鱼鳞,洗剖内脏。
还有十几个水性好的孩子去河里摸鱼,呃……这倒不是钟浩安排的,这十几个孩子是自告奋勇去河里摸鱼的。他们是觉得钟浩烤得鱼好吃,只是钟浩钓得那半鱼篓鱼,四十多个孩子实在分不到多少,便想多摸一些来,让钟浩一起烤来吃。
这十几个孩子水性很好,在河里徒手就能把很大个的黑鱼棒子抓上来,河底的鲶鱼也能摸上来。
鲶鱼不适合烧烤,摸上来的鲶鱼钟浩装在一只鱼篓里,待会营地的庖厨,晚上给平西军的军士们炖鱼汤改善下生活。
篝火点起来后,十几个大些的孩子按照钟浩教得,把洗剖收拾好的鱼用小刷子刷上菜油,用树枝穿了,放在支架上,不停的翻烤。
可瑶这时则在旁边挨个检查孩子们上午的课业,不达标的有惩罚,惩罚非常严厉,那便是没有鱼吃。
想要吃更多的鱼,就需要把上午学得《三字经》背过、学会,还要会写。
孩子们为了吃鱼,学习积极性很高,大部分还是能达标。
等可瑶检查完孩子们的课业,钟浩的鱼就烤好了,鱼香四溢。
钟浩把味道鲜美的草鲤和鲫皮分给小些的孩子,花鲢和白鲢细刺多,不能给小孩子们,怕卡着。黑鱼棒子味道不如草鲤和鲫皮,但个大,也先分给大些的孩子们吃,大些的孩子食量也大。
花鲢和白鲢虽然刺多,但肉质鲜美,钟浩倒是很喜欢吃,虽然吃起来稍微麻烦些。
孩子们大快朵颐的吃着烤鱼,他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两位先生了。
当然,中午这鱼只能算是加餐,是吃不饱的。吃过了鱼,可瑶带着孩子们回寨子去吃饭。
被可瑶考核达标吃到鱼的,今天都兴高采烈的,至于那些没吃到鱼的,则闷闷不乐,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功课,一定要争取达标,吃到钟先生做得美味的烤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