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罕见的紫色(1 / 2)
尚文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记录一些计划,这是尚文第十五本笔记本了。在这上面。尚文记录了大量关于实验数据以及相关的初步计划。而且,在这上面进行了不断的完善。
首先是压路设备,由于现在没有大量的动力设备提供。所以,设计的时候,依然有效考虑的是人力和畜力。其实这样的装备应该早就该出现,在北方修筑公路的时候,尚文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是当时主要使用的大量的匈奴战俘,极端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发明创造几乎成为不可能。有廉价的劳动力可以使用,为什么还要开动脑筋,为这些战俘省去一些力气那。
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使得那些战俘不断的使用自身的力气,去夯实那些沥青路面。如果这样下去的话,秦国有不断扩张战争的理由,那就是获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同时也会抑制另外一种发展,那就是机械。大量劳动力的冲击对机械几乎是致命打击。只有当人口需求矛盾的时候,人们才会去想尽一切办法去进行设备上的改进,依靠其他动力来完chéng rén力无法完成的工程项目。这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就来源于人类的发展模式的不同。
现在说两种模式谁更有优势,尚文还说不清,主要是当前的需求不同。秦国需要大量的战俘进行基础建设,有了这些战俘,就可以不用抽调大量的民力来耗费在基础建设上面。这是优势的地方。而这些民力,可以分配到秦国的各个方面,作战,后勤,手工业,工业加工等等。两种模式的并存还没有发生重大的冲突,如果这个时候过度的强调一种模式的话,很有可能引发自身的冲突。
这次修路,使用的是自己人。要调用战俘,得花费很长时间。战争不会等待时间。所以,使用自己人,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压路设备,采用,青铜,铁,石头。三种分别做成的厚重的圆筒,就可以了。只要在中心设置一个圆心,能够插入筒轴就可以了,青铜和铁只能采用浇筑的办法。
另外一些工具,就是铁锹和镐。古代的铁锹和现在的铁锹还有很大的区别。而镐,更多是是用锄头来代替,还没有分化出专门的工程工具。
这些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至于炸药,就不用说了。颗粒火药相当于烈xìng火药,只要装在油纸中,进行密封就可以了。使用的时候,打孔,放置就可以使用。点火方式只能采用点燃的方式,毕竟电还只存在于实验室。
解决完工程问题,接下来就是骑兵装备问题了。这个是个大问题。
骑兵不同于一般的步兵装备。步兵可以有稳定方阵来保持整体的稳定xìng,但是骑兵却不可以,他们要冲刺,要来回的机动。在不断的运动中,寻找对手的薄弱环节,然后嵌进去。撕开敌人的防线,最后令敌人的防线崩溃。步兵发起冲锋。一举击垮敌人。但这次对手是同样拥有庞大数量的骑兵队伍。步兵只能构建防御阵型来稳定自己的防线。避免被对方的骑兵打个措手不及。
想到这里,尚文想到了一种战术,那就是著名的堑壕战,这种战法,最早出现在南北战争时期,击发式火枪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火枪的shè速,火炮的威力,比拿破仑战争时期提高了不少,排列整齐的方阵进行防御,无疑是找死。士兵们一开始处于本能的趴下设计,逐渐的变成了挖掘壕沟进行防守,铁丝网和机枪的加入使得一战成为堑壕战的舞台。
尚文用铅笔将这一战法记录下来。有了镐,铁锹,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做。提高一下铁丝网的产量,足够可以对骑兵形成致命伤。铁丝网难缠的程度,简直就是士兵的噩梦。这种铁丝网,在一战的时候,使用重炮轰击,都难以清除。如果大量的布置的话,月氏国,可以下马步战了。或者是踩在自己人身上前进。前者是无奈之举,后者极端血腥残酷。
这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