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东欧的风(上)(1 / 2)
于亚欧大陆的东侧,大明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环球舰队在经历两年多的航行之后,返回到国内。而亚欧大陆的另一侧,西清帝国似乎也终于安定下来,结出硕果。
乌克兰的大平原上,成片的肥沃土地上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穗,看上去是格外喜人。这一区域上是西清建立的农庄,有些类似于大明搞的农业合作社,但更似是而非一些,因为在农庄中,等级上下和尊卑是分得非常明确的。
农庄的管理者是旗丁以及旗丁们比较相信的包衣,下面则是普通的农民。农庄向西清朝廷交税,剩余的粮食则进行内部分配,旗丁老爷们拿走一部分,农民们也拿走一部分。虽然比起大明的农合,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农民们还是比较苦,获得的劳动成果不多,但却比之前作为农奴的时候好得多了。
西清的改革可以说是卓有成效的,彻底废除了农奴制,而引入了八旗制度,尽管八旗制度可以说是农奴制的一种变种,但还是要比封建农奴制度先进的。因为八旗制度首先解放了农奴,认定他们是人身自由的,是八旗制度下的包衣,可以拥有私产,可以担任官职,可以受教育等等。另一方面,带有一定莫名的大明社会主义特征的西清农庄,在允许农民拥有宅院份地,进行小规模经营的同时,还通过集体劳动组合,要求农民们一起为农庄劳作,然后按月发放酬劳,多干多得。在一些细分产业上,比如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畜牧,则准许以生产队的形式进行承包,扣除农庄生产资料损耗和固定分成之后,拿走剩下的劳动报酬。
这一套制度当呈交到白明修手里的时候,都格外惊奇。白明修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群鞑子跑到了老毛子的地方就自动苏联化了,这套混合了八旗制度和集体农场的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还真的有点制度优越性,最起码是比封建农奴制优越得多。
以至于,尽管西清在俄乌杀戮很重,不过还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农奴们的拥护。尽管他们是包衣,但是包衣听上去不是农奴,是拥有国民权利的人,只不过不是贵族罢了,他们有名义上的人身依附,比如都属于哪个旗丁主子,但这个依附其实基本就局限在名义上而已,他们更多还是直接对西清这个国家主体负责的。
农业生产的剩余,就可以投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培育新工业,再加上西清还进行了不少的战争和掠夺,还是有一些底子的。
敖德萨的第九十八农庄,与周围的一些农庄组成了一个牛录,牛录中计算的,当然还是旗丁。这边的旗丁也稍微特殊一些,因为他们其实都是汉人,原本是出身于费扬古的新军的。
这其实也有点讽刺,费扬古最能依赖的力量,是一支汉人军队。不过他已经将八旗制度改造成不看血缘而更类似社会组织的制度。费扬古将新军的成员编入了两黄旗,再加上一部分他十分看中和信任的人,组成了八旗里面最核心也是最强力的部分。
原本所谓的上三旗下五旗已经转化为了独尊两黄旗的局面,正黄旗和镶黄旗都不设都统,是由费扬古亲自管理的。
今日的敖德萨九十八农庄颇有不同,因为这里来了一位微服的贵客,正是如今名震西清的第一大将,承麟。
承麟来着小小农庄是为了看望自己的亲兵们的,战争结束之后,他的几个亲兵都被分散去了农庄中。原本强大的新军,实质上其实是解散掉了。费扬古挑取其中最精锐的六千人,组成了两黄旗御林军,各有三千。而其他的新军士兵处于类似预备役的状态,他们的身份仍是军人,也会有定期的训练,但是他们也被放到农庄或者公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