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国家大事(1 / 2)
光绪十一年初秋的这次朝会还确定四件国家大事,其一就是朝廷决定成立统管大清国海防事务的海军衙门。自道光年间西夷东来,屡屡从海上进攻大清国。原本在世人眼里是天然屏障的大海现在却俨然成了洋人入侵的捷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乃至欧陆各国莫不是扬帆而来,一路抵近天津卫直接进入京城。
咸丰年间英法联军仗着船坚炮利从天津登陆杀往京城,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此次中法一战,法国人又是大炮巨舰直逼沿海---若不是南洋水师奋勇作战,只怕朝廷又要再一次避难承德了!
朝廷上下为此痛感海防之事迫在眉睫,李鸿章因此屡屡奏请慈禧太后建立海军以固海疆并不惜挑起塞防海防之争而与左宗棠撕破脸!李旭则不仅支持建立海军,更是早就不声不响地自筹经费在义勇军成立了舰队,开始了南洋水师的建设。现在朝廷有感于切实的压力,决定成立海军衙门以总揽全国的海防事宜,自然没有人不同意。
不过李旭却很清楚,海军衙门只是个官僚机构,离真正意义上的海军领率机关还差得远。而且就目前朝廷这些人包括李鸿章在内又有几个真正懂得海军的战略意义呢?海军衙门不过是慈禧太后试图用以掌握全国海军的工具!可是这可能吗?李旭心里暗笑慈禧太后和她的那帮子心腹太天真了---起码南洋水师就不可能听命朝廷!
慈禧太后见大家都同意建立海军衙门,很快便发下上谕“海防善后事宜关系重大,著派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郡王奕劻、南洋大臣义勇公李旭、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即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南洋水师仍著李旭管治。其应行创设筹议各事宜,统由该王大臣等详慎规画,拟立章程,奏明次第兴办”---至此,海军衙门正式成立。虽然奕譞是海军大臣,但实权毫无疑问在李旭和李鸿章的手里,南洋水师和未来的北洋水师分别掌握在两李的手中。
第二件国家大事就是台湾设省,这是左宗棠临终前的遗折再三要求朝廷予以准许,也得到了李旭的大力支持。李旭认为新疆已经设立为省并由朝廷委派刘锦棠出任首任巡抚,是加强西北塞防的重要决策。同样,台湾攸关国家海防的建设,而且台湾岛是大清国第一大岛,幅源广大,应该从福建省独立出来单独管理以便更好的发展台湾。
虽然对台湾设省一事,朝廷上有不同意见但慈禧太后认为既然义勇公愿意把台湾单列,这对朝廷而言起码在名义上台湾变成了中央管辖,未尝不是有利之事。于是慈禧便也同意台湾设省,很快便也下旨宣布台湾省成立。
至于首任巡抚的人选自然是刘铭传---当初朝廷派刘铭传去台湾主持防务一事,刘铭传提出的条件就是要以抚台大员的身份赴台,否则就不去!而李鸿章认为刘铭传是自己的老部下,他能当台湾巡抚当然是好事---淮系又扩大了势力嘛!
李旭也同意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一职,在他看来刘铭传这个人还是能办实事的。而且在抗击法军进攻台湾的战斗中也和义勇军合作愉快,是个聪明人。在李旭看来,不论谁来南方做官,只要是在义勇军的地头上---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
这国家大事的第三件就是李旭提出来的要求朝廷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西式六年制小学教育,提高全国老百姓的识字率。李旭认为一个国家要富强,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消除文盲!如果国家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这个国家怎么可能富强!一个老百姓普遍不识字的民族怎么可能兴旺发达!因此,李旭提出必须尽快普及小学教育,从娃娃开始消灭文盲。同时在全国推广成人识字班,努力提高成人识字率,争取在短时间内降低大清国的文盲水平!
在朝堂上,李旭告诉众人,现在东南五省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九年制强制义务教育,江南地区基本上消灭了文盲!而且南方其他省份受到东南五省影响,各地大力兴办小学、中学,对教育都极为重视---不仅仅因为历史上南方人文水准相比北方较高因而普遍很重视教育,也是因为近代工商业在南方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急需有知识懂技能的人才和工人!
而大清国的北方则令人失望,广大的城乡老百姓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李旭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朝廷必须以政府的名义加强教育工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普及教育提高识字率减少文盲的重要意义!
义勇公在朝堂上巴拉巴拉的说的口干舌燥,文武百官站在大殿里一声不吭,静悄悄的就李旭一人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众人心想这义勇公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老百姓识不识字干卿鸟事,你又不是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