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免罪(1 / 2)
其实就在李恪和萧月仙谈论此事的时候,冯盎就已经死了有段时间了,只是岭南相距长安太远,消息自冯盎所在的高州送到李恪的手中至少也要一个多月的功夫。
贞观二十年,夏中,两仪殿。
就在昨日晚间,高州都督冯盎身故之事已经传到了李恪的手中,冯盎身死,又恰逢旬日例朝,也正是李恪拿此事说话的最好时候。
“朕收到岭南送来的消息,耿国公冯盎病故于高州,冯盎乃祖父旧臣,国朝宿老,于国有功,朕欲另加追赏,众卿以为可否?”李恪端坐于殿上,对殿下的群臣问道。
李恪所问,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凡大唐三品及以上大员,无论官职虚实与否,在亡故后多会得朝廷追赏,这几乎已是惯例,尤其是冯盎这类开国功臣,便更是如此。
李恪之言才落,李恪登基后新晋门下侍中的王玄策便出列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理当如此。”
李恪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朕便从侍中所言。”
李恪说着,想了想,接着道:“门下拟诏,传朕旨意,追赠耿国公冯盎左骁卫大将军,广州都督,陪葬献陵。”
李恪给冯盎的恩遇不可谓不厚,若只左骁卫大将军和广州都督倒也罢了,不过死后哀荣而已,已与富贵无碍,但李恪准冯盎陪葬献陵却是殊遇了。
献陵乃李恪祖父李渊的陵寝,李恪准冯盎陪葬献陵便是视冯盎以开国元宿,天子心腹了。若只以冯盎以往的功勋和他和李渊的关系,理当不至于此,但李恪之所以如此高抬了冯盎一手,不止是为了借他大做章,也是为了岭南的安稳。
岭南冯家,盘踞岭南已经六世,在岭南树大根深,冯盎祖母谯国夫人冼英历经三代,受七朝君王敕封,被尊为岭南“圣母”,虽已经故去多年,但余威犹在,冯家在岭南不是德高望重四字便能讲明的。在岭南高州一代,若只岭南俚人中而言,李恪的圣旨都未必好用过冯家的话。
“诺。”王玄策闻言,当即应了下来。
待王玄策应下后,李恪环视了一圈殿中的众臣,突然又开口道:“冯盎一死,当年隋末时割据地方的群雄也都去了个干净了吧。”
前隋末年,群雄四起,其中起兵者数十人之多,更有李渊、窦建德、王世充、李密、杜伏威、萧铣等夺州郡数十,割据一方,称雄一时的。
但这些人大多因兵亡故于武德年间,就算是依附突厥,苟活一时的梁师傅也不过苟延残喘到了贞观二年而已,余者要么是身死国灭,要么就是降了大唐。
但就是降唐一众中,他们的下场也是有好坏之分的,开国皇帝李渊的心眼实在是不大,在李渊为帝的武德年间降唐的,诸如李密、杜伏威、萧铣等也未得善终,无一例外地都丢了性命。
比起杜伏威他们,拒守恒安的苑君璋和盘踞岭南的冯盎就显得聪明了许多。
武德年间,李渊也曾不止一次的下旨诏苑君璋降唐,但苑君璋顾忌此前诸如杜伏威等人的下场,一直拒不降唐,硬生生拖到了贞观元年,有容人之量的李世民登基后方才降唐,保住了性命,甚至在自己死后连芮国公的爵位都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