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具体收益(求推荐收藏)(1 / 2)
四月第二周,在《奥普拉脱口秀》录制播出之后,派拉蒙影业和哈普电视台都纷纷发布了相关的新闻推送,在这一场热度的洗礼之下,本来还票房涨势略有下降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程发力,周末三天就强势拿下了88456万美金,最终以122342万美金的成绩再度卫冕本周的周票房排行榜冠军。
此时,影片在北美的放映院线已经高达1320家,而《三傻大闹宝莱坞》在接近一个多月之后的市场表现惊艳的让本周才举行首映的《哈特的战争》都不由汗颜。
到了第三周,随着其他新的作品陆续进入影院,《三傻大闹宝莱坞》单周只收下了53212万美金,周票房冠军的数字终结在3周上,排名第9。
而按照这个票房百分比下降的势头,《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北美地区的潜力几乎要挖尽了,派拉蒙影业也逐渐开始减少放映的影院数量。
媒体对莱曼的关注也开始退热,其中他本人不肯配合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名利场》杂志想邀请他拍摄一组写真,用做封面和兼做一个小小的采访,但被莱曼拒绝了。
他宁愿待在酒店看看老电影,临摹一下拍摄手法,亦或者是思考新的电影思路,也不想去拍摄写真。
一来他并不想把自己的精力投身到这样无所谓的事情中去;二来拍了写真,接受采访,也对他的事业没什么推动力。
后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他是导演,不是演员明星,用不着靠脸吃饭,也不用镁光灯提升自己形象的潜在价值。
什么杂志专访、什么名人派对就不能去沉迷这些。
他需要的是保持事业心,维持进步,而不是迷失在成功带来的诱惑中,直到最后落魄的时候再幡然醒悟。
那太傻了。
所以莱曼很痛快的拒绝了《名利场》的请求,拒绝了很多的派对邀请。他知道决定一部电影能否成功的,不是取决于你参加了多少个名人派对、或是上了多少个杂志封面,而是取决于电影的本身。
到了影片最终下画的时候,《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北美的票房总成绩为9千7百26万美金。
只这一地,莱曼能从中分到的红利很有可能会达到295万美金。
而随着影片下档,在欧罗巴影业的强烈要求下,《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制片、投资、发行、院线等各方面,都准备瓜分属于自己的拿一份蛋糕。
按照北美这边的相关规定,一部影片如果长期放映,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院线方将支付给发行方第一次分成,随后的分成也将随着协议与上映时长的变化而变化,但大部分都能做到影片在下档的一周内,发行方就能拿到所有的票房分成。
但是,这笔钱到了发行方手里,他什么时候会支付给制片方以及其他的收益人,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特别是那些独立电影人,发行商拖个一年半载的根本不叫拖,哪怕是信誉极好的好莱坞六大片商,赖账和拖延支付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闹到特拉华商业衡平法院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
换句话来说,永远不要高估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道德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莱曼一定要先行找到欧罗巴影业来兜底的缘故,就像派拉蒙影业在面对这样一位在法国拥有不俗实力的电影公司时,他们决不会为了这几千万美金而因小失大。
在四月份的末期里,被莱曼委托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也全程参与到了分账过程,与派拉蒙影业和欧罗巴影业开始了密切的经济业务往来,核对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账务文件以及各地的票房数据分成计算。
这种事莱曼完全插不上手,他出面除了添乱也不会有什么作用,普华永道的专业会计师虽然收费不菲,但业务能力和公司的信誉方面还是值得托付的。
再说了,他还邀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全程代表莱曼方面的曼恩工作室,进行监督。
双重保险,也并不过分。
毕竟牵扯到了这么多利益往来,多仔细点,总归是没错的。
派拉蒙影业与院线方签订的是最常规的分成分账,院线方减去固定开支之后,在上映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比例与发行方分成,而扣掉税费等杂七杂八的款项后,派拉蒙影业拿到了5200万美金多一点的数额。
这部分钱,欧罗巴影业方面没有第一手动用的权利,作为实打实的渠道发行商,派拉蒙可以先行抽取其中的3120万美金。
幸好,那些宣传公关和拷贝影片等费用不需要额外的再度计算,剩下的2080万美金成功的交付到了欧罗巴影业的手里。
那这样看下来,派拉蒙影业只用了1200万左右的付出成本,就到了1920万美金的收益回报。
发行公司拥有广阔的宣传渠道和强大的发行能力,他们能站在行业的顶端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么轻松的赚钱,真的让人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