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盲(一)(1 / 2)
比起内地欣欣向荣的票房成绩,美国及欧洲市场就真的不亮眼了。
继首周的3700万美金之后,《环太平洋》在好莱坞的次周放映直线下降百分之48,入账1924万美金,放映10天加起来,一部15亿投资的大片,所累计的6200万票房显示的缺口实在有些大。
怎么说呢,最强势的时段成绩都没摸到成本的三分之一,难道还能指望后续的北美市场达到三分之二?
如果真能做到,那也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至今只听说曲线坚挺,没听说先低后高逆势涨幅波动如此之巨的。
而放映之后,烂番茄给出的百分之78的新鲜度和62分的媒体综评倒是站在商业大作的中游水准,稍微有意思的是,很多影评人对陀螺的执导风格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只不过观众口碑不佳,导致影片整体的影响力不足。
和预想的一样,北美观众看不太惯日式机甲风,更是对片中过多的非西方面孔感到不满。
用利亚姆总结的话就是,“很多影迷冲着萤火虫的名头进来影院支持,结果有2成的观众看不到一半就退场了,剩下的那些,真正觉得还行的也只占了不到5成,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这部分对电影观感不佳的人迅速影响到了很多的路人,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次周跌幅接近一半。”
所以说北美的票房数据并不好看的原因,主要还是内外两点:
内因:
一,原创电影,本身无粉丝基础;
二,虽然机甲和特摄在北美远远不是什么主流题材,但过多的着重笔墨于东方,让很多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分外不满,这进一步压缩了影片受众;
三,没有大牌明星压阵,导致宣传的时候拿不出很有话题性的角色炒作。
外因:
一,美国观众对特效电影审美疲劳,加之主创阵容和故事剧情都很不好莱坞,基本算是cult片而非商业片;
二,《消失的爱人》二连冠后,10月档期出现的惊悚片《电梯恶魔》、《生人勿近》以及剧情片《华尔街:金钱永不眠》都展示了不俗的吸金能力,观众分流严重;
三,环太平洋的目标观众群体本身偏狭隘。
客观一点的说,都2010年了,电影不好看,民众们依旧有大把的娱乐方式选择,这同样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当然了,放在往常,如果有一部大片票房走势如此对不起成本花费,早就被群嘲了,只可惜,好莱坞的从业人员也是第一次看到能凭亚洲市场撑起一部a级大作的事情发生。
截止到目前为止,亚洲地区报收115亿美金(内地就占了7300万),全球累计已经来到23亿,怎么看都有盈利的空间。
毕竟上一世,《环太平洋》小亏一点的原因就是没抓住主要市场,宣传花销的重点也弄错了,无论扔进去多少钱,北美观众该喷还是喷,可现在不同,加重了暴风赤红的戏份后,内地观众涌出的热情远远高出前世,以至于公开的分账收获亮瞎了一众好莱坞制片厂的管理层,让他们进一步的认识到内地市场成长的速度,同时也加重了他们想要争取内地扩宽引进指标和分账比例的心。
这样的趋势不是近两年才涌起的,事实上,当初的好莱坞代表团甚至想让内地全面放开影市,就跟欧洲等地的放映一样,大家“公平竞争”。
而就当大家跟看戏剧一样瞧着内地影市的变化时,莱曼执导的《调音师》“低调”的登陆了院线。
说是“低调”,那是因为该片的宣传预算不过1200万,想热闹也热闹不到哪去,更别谈铺天盖地的那种营销手笔,但导演一职挂着莱曼的名字,本身就价值千金。
换句话说,只要影迷的信赖度高,基本盘就摆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