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要天下士子拿命去考科举吗(第九更,感谢盟主纱忆)(1 / 2)
还是要求月票,求订阅,罗罗争取第十更,不过12点前来不及了。
......
“科举当然是要办的,叔通你可以放心,朝廷正在商量这事儿。”钱盖干笑了几声,“不过宣和九年是不会有了......朝廷决定在明年改元,稍后会公布新的年号。”
宇文虚中听了这话,轻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虚中就替长安天子走一趟江南吧!”
陆宰也点头道:“只要长安天子办好科举,江南王气也只能黯然而收......陆某也愿意走一趟江南!”
钱盖明白宇文虚中和陆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江南朝廷是没有多少武力的,它的基础就是江南的书生士子。
如果长安天子办好科举,为江南士子大开考试做官之门,那江南士子一定在第一时间抛弃赵桓!
没有了江南士子的拥护,赵桓能当个吴国王还不知足?
可是长安天子能办好科举吗?钱盖非常怀疑......
当然,科举肯定得是要办的!
在钱盖等人离开长安前,长安朝廷已经在进行认真的讨论了!
对现在的长安朝廷而言,当务之急就三件大事儿。
一是收复开封府——哪怕收复个十天八天的,也算收复过了......如果在收复之后能够坚守上三年五载,那就更理想了。
二是推行府兵制——真正要直捣黄龙,扫荡草原,就得搞好府兵制。因为如今的大宋相对金国,最大的优势不就是人口多、耕地多吗?即便算上被女真、渤海等大金国族所压迫的各族人口,大金国现在的总人口最多也就达到大宋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土地产出、经济规模、手工业产量等方面,双方的差距之会更大!
也就是说,宋朝的优势主要在规模......规模能差十倍、二十倍啊!
赵楷觉得自己只要能把军事力量的规模做到金国三倍,应该就稳赢了.......如果做不到三倍,那至少也该有两倍,这样也能打赢,不过就是艰难一点。如果达不到这个数量,那就要进行深刻的检讨了!
而摆在长安朝廷面前的第三件大事儿,就是三年一次的科举大比了。
上一次大比是宣和六年进行的,今年已经是宣和八年了,按照惯例,明年春天应该会有一场科举大比。
在原本的历史上,靖康二年的科举大比当然没有进行......但是转年到了建炎二年(建炎元年就是靖康二年),跑路到扬州的南宋小朝廷依旧举行了科举会试!
命都要没了,科举考试都不能停!
而且建炎二年的科举也不考骑马射箭,也不考舞刀弄枪,还是照旧考作文。当然了,这场科举考试的策论题目还是很贴近当时情况的,是“光武故事”......就是要举子们教赵构怎么当光武帝!
而赵构在看了好几百篇的“光武故事”后,就“下海逃生”了......当然了,“下海逃生”的计策不是举子们出的,而是吕颐浩给赵构出的。
虽然有点丢人,但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没给完颜宗弼抓了去。
而这位足智多谋的吕颐浩,现在是赵楷的东府大相公,正式的官名叫左丞相,和右丞相蔡懋、大参(参知政事)韩肖胄、大参范致虚共同执掌政事堂。
现在的长安朝廷在规模上是不能和宣和之难前的开封朝廷相比的,赵楷可没赵佶那么“丰亨豫大”,养不起那么多的官,必须尽可能的精简。所以就将门下、尚书二省合并成了政事堂,由左右丞相和两个大参共管。
而和主管政务的政事堂相对应的,则是主管军务的枢密院,由陈记、杜充、刘晏、杨惟忠四人主管,其中陈杜二人是元枢和同知,刘、杨二人则是签书枢密院事。
政事堂下面则是吏、兵、户、工、刑、礼等六部。
枢密院下面则是军令、军法、军府、选将、训练、密探等六房——这个枢密院的权力很大,远比宣和之难前开封朝廷的枢密院厉害,不过也没有统管军务。隶属于政事堂下的兵部还掌握着军马、器械、粮草、城关修建和文书传递(军令由枢密院发布,但是文书要由兵部控制的驿站系统去传递)等权力。
另外,枢密院下面的密探房是只对外不对内的特务机构。
如今长安朝廷辖区内的“密探活动”,全都由皇城司主管,而这个皇城司不再东西两府的控制之下......而第一任的提举皇城司则是赵楷的心腹内侍王晓德王大官!
此人虽然是内侍,但同时也是赵楷的元从功臣,不是一般的内侍可比的。
除了皇城司之外,不受东西两府管辖的重要衙门还有好几个,分别是太府寺、御史台、国子监、大理寺、翰林学士院。
其中太府寺是管理皇家产业的,现在由赵楷的另一位元从内侍白思德主持。